闰六月,天空万里无云,马鞍山上吴军漫山遍野,军旗成林,甚是严整,沿山路向前而行。

吴军江东士卒穿过前部残阵,奋力举盾上前。在曲长、屯长的指挥下,不一会马上又集合成军阵,枪矛如林,巨盾成墙。

“万胜!”

“万胜!”

“万胜!”

盾墙后吴军士卒爆发出一阵阵万胜之声,以壮士气,随着声响,躲于盾后,缓步上前。

汉军又见吴军聚盾成墙,在军侯的挥旗下,瞬间撤开身位,推出床弩。

躲在盾墙之后的吴军士卒有名士卒透过缝隙看见床弩,声嘶力竭高喊道:“汉军有床弩!”

瞬间军阵发生混乱,盾后好奇士卒抬头往山上望去,只见床弩上放置巨箭,巨箭在烈日的照射下,闪闪发光。

“绷!”“绷!”“绷!”........

数十架床弩声响,只听见传来巨大的破空声,如此近的距离之下,又居高临下,床弩的穿透力惊人的恐怖,一名手举巨盾的吴军士卒在面色惊恐,被巨箭穿透巨盾,只感觉胸口一阵剧痛,飞了起来,带倒身后士卒。一时间,吴军士卒惨叫哀嚎胜,不绝于耳!

汉军弓弩手见床弩击破盾墙,举弓捏箭往缺口出齐射,缺口处无盾士卒纷纷中箭倒地,吴军攻势为之一顿。

吴军阵中军法官还不断厉声喊道:“后退者死!破阵者,升官发财!”

在威逼利诱之下,面露惊恐的吴军士卒同僚,奋勇向前,举盾而上。

“万胜!!!”

吴军靠近至汉军阵前,躲在巨盾后的吴军士卒,抬起枪矛向上刺去,汉军将士压低矛戟,向下戳去,一时间吴汉两军,交战处互举枪戟互刺。

孙桓见吴军步卒已经与汉军士卒接战,命力士加重鼓声,力士高举鼓椎狠狠的敲击战鼓,更加浑厚的战鼓声遍布前军。众士卒听闻鼓声如同注入鸡血,下手愈发凶狠,军卒凄厉的惨叫与哀嚎之声络绎不绝,只见你挑我枪,我挡你戟,凶猛之士逞凶之时。

汉吴两军陷入鏖战,枪戟互戳,你进我两步,我进你三步。

孙桓又命传令官通知曹魏降卒与荆州降卒余部重新集结,原地休息,随时准备接替前军江东士卒。

季西跟随汉军弓弩本队,在士卒后不断抛射;吴军弓弩手也在前部身后,向前仰射;两军弓弩箭雨一时间络绎不绝。

吴班见两军将士相持难分胜负,着令其余士卒,在阵后休息,准备以生力军形式加入战斗。

一时间奇异景象产生,吴汉两军交战士卒奋勇拼杀,在其阵后是双方其余步卒在进食休息。

-

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,马鞍山上的厮杀几乎从没有停止过,山下吴军步卒仿佛杀之不尽一般,不断的向山上涌上。

季西靠着石头,坐在地上不断揉捏自己右臂,右手手臂泛酸,青筋拱起,季西黝黑的脸庞大汗淋漓,脸色涨红,他已经不知道射出多少支箭,幸好汉军弓弩手不少,完全能够轮换防守,但是在汉军前部交战处的士卒在惨烈的肉搏战中,步卒数量急剧下降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知乎小说网【zhihuxiaoshuo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三国:汉中祖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承汉

承汉

会翻书的笔
当群雄落幕之时,谁来传承强汉之风!207年冬,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。一樵夫突然冲出,众人误以为刺客。自此,匡扶汉室的大业中,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。又名:《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》、《开局刺杀刘备》
历史 连载 24万字
最强假太监:从推倒太子妃开始

最强假太监:从推倒太子妃开始

酱爆鱿鱼
李显穿越古代,成为一名假太监,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,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……
历史 连载 260万字
晋末长剑

晋末长剑

孤独麦客
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《两晋》诗中所写的那般:“三世深谋启帝基,可怜孀妇与孤儿。罪归成济皇天恨,戈犯明君万古悲。”西晋得国不正,犯了太多错误,继承了东汉、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。到了晋末,已经积重难返,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。但是“谁知高鼻能知数,竞向中原簸战旗”,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。自作孽,不可活。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,他所能做的是——先活下来。
历史 连载 464万字
亮剑

亮剑

都梁
版权信息书名:亮剑作者:都梁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:2017-04ISBN:978-7-5502-3495-6
历史 全本 52万字
嫡女荣华路

嫡女荣华路

夜子莘
重回长安,苏筠只想看书,品茶,下棋,作画,悠哉一世,不料那个权倾朝野的冷面摄政王有事没事往她身上贴。苏筠“王爷,臣女此生不嫁。”穆焕“你小时候救过我,养过我,还让我跟你睡一个被窝。我必须以身相许!”看文悉知本文架空,一切设定跟随作者意愿,考据党免入;谢绝一切形式的扒榜内容标签天作之合穿越时空青梅竹马主角苏筠,穆焕┃配角┃其它
历史 连载 42万字
崇祯重振大明

崇祯重振大明

凤凰北斗
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,重振大明朝的努力。以《崇祯长编》《崇祯实录》《酌中志》等为准,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。
历史 连载 138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