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耀六年,六月,长星出于北方。
七月,有星孛于参。同月己卯,武都山崩。
八月,光禄大父谯周上言,以为“长星者,主兵革事。孛星山崩,皆灾厄乱臣之象。请罢北伐。”
书奏不省。
成都狂女子呼“天欲废汉,人不能兴”,下狱。
谯周复上言,以“孛星者,除旧布新之象,宜改元以应天命。”
奏可。
甲子,改元“炎兴”,取“兴复炎汉”之意。大赦天下。
是年,即为炎兴元年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汉都城成都诸葛侯府
“这是越嶲、牂柯二郡今岁的簿册,乔查阅过多遍,不同之处已用朱笔圈出,请大将军看一看,可还有不妥之处。”
古朴雅致的堂中,青年身着月白色长袍,将簿册奉至另一位比他年长许多之人的案前。他面容清俊,眉目温朗,若有府中老仆在侧,定会从中他的言谈举止中察觉到熟稔,而欣慰于先丞相卓绝之风姿,有所后继。
此人正是先丞相诸葛亮的长子诸葛乔,如今的武乡侯。而他与之交谈的,是季汉继蒋琬之后任大将军一职的费祎,费文伟。
费祎展开竹简扫了几眼,并未细看,就放到案的一边:“经你之手的公文,从未出过纰漏,祎何必多此一举。”
他生来便是温厚之貌,哪怕严肃起神色,也不令人畏惧,“伯松,祎此来,是为尚书令人选一事。”
尚书令总领尚书台,内承圣意,外连诸府,自诸葛亮病故,丞相一职废弃后,已然成为仅次于大将军,督责朝中诸事的百官之首。如此机要一职,本由董允董休昭担任。他为人秉心公亮,肃穆俨然,故而为政期间宫中朝野一片清明。可惜改元之后不久,董允旧疾复发,未及一月便病笃离世,尚书令一职,就此空了出来。
朝中对此多有议论。呼声甚高的几人中,诸葛乔便是其中一位。建安二十四年,先帝惜败于夷陵一战,在白帝城托孤于葛侯。之后的几十年中,南有越嶲等地蛮夷叛乱,北有曹氏奸贼篡汉自立,诸葛丞相扶立幼主,统摄国事,挽大厦于将倾,使内外安定,汉祚不亡。诸葛乔虽然年岁尚轻,但卧龙之子,岂有鼠辈,况且至今为止他所经手之事,都极为周全,从无差池。以他接任尚书令一职,于情于理,都说得过去。
另一位多被提起的名字,是刚回到成都不久的蜀郡太守吕乂。他治身俭约,谦静少言,为政简而不烦。当年诸葛丞相带兵北伐之时,独有吕乂能以五千人支援,之后督领的兵士,从无一人逃亡。但也有官员上言,以为吕乂持法深刻,好用文俗吏,能为郡县长,却难处枢机之重,故而并非尚书令之佳选。
“圣上的意思是,以奉宗为。”
费祎提到的奉宗,是侍中陈袛。他是已故司徒许靖的兄子,任侍中多年,才思敏捷,矜有威容,且深受皇帝信重。这么多年,朝中诸事皆有大臣各司其职,皇帝鲜少会多过问。难得有一件事,皇帝召费祎入宫再三提及,他不得不重视。
“乔记得当年,陈侍中为内侍,便是由大将军举荐。往日乔遇事不知该如何处置时,陈侍中对乔亦多有提点。尚书令一职由他担任,的确很合适。”
“奉宗之才,祎是知晓的。但他的品性——”
却是费祎话还没说完,堂外突然传来嘈杂之声。片刻后,只见一个少年跑了进来。他一身红衣似火,头发以曲木松簪,浑身上下唯一的饰物只有腰间一把佩剑,剑鞘上沉穆的暗纹与他尚带稚气的面容极是不称,或是他人所赠。他急急跨过门槛,张口就是抱怨:“阿兄,说好了我读完那些政论,就允许我出门的。怎么现在又反悔了?”
这少年正是诸葛丞相的少子诸葛瞻。看到弟弟这风风火火的样子,诸葛乔眸中闪过一丝无奈,微是责怪道:“多大的人了还冒冒失失的。先向大将军行礼。”
“啊,文伟叔也在啊。”
诸葛瞻一愣,显然刚注意到堂中还有旁人。他连忙整了整衣衫,规规矩矩揖,“瞻多有失礼,请大将军恕罪。”
费祎笑呵呵道:“要想让祎恕你的罪也容易。和我下几盘棋,我就帮你求句情。”
“不要吧。”
诸葛瞻瞬间苦了脸,“文伟叔你一直赢,我一直输,这样的棋有什么意思。”
“哈哈,棋没意思,但阿瞻你有意思啊。”
费祎笑了许久才停下。他站起身,向诸葛乔摆摆手,“今日之事也说的差不多了,祎就此告辞。伯松,明日朝上,祎不仅会荐奉宗为尚书令,还会奏请你任尚书仆射一职。”
“大将军,乔——”
“圣人云:‘当仁不让。’你们二人表里相佐,祎更放心。”
说完,他又弯下身,捏了把诸葛瞻的脸,“成天只想着出府玩,也不知道替你兄长分担一些。”
“有文伟叔在,有兄长在,朝中大事哪需要我来操心嘛。再说了,我不是出去玩,是——”
“还顶嘴?信不信祎现在就把你拉回府,不赢一盘棋三天三夜不放你走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沧澜道》【武林文学】《终极火力》《年代:我有一扇两界门》《东京:超凡寄生》《地球第一领主》《你不许再亲我啦[快穿]》《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》《捞尸人》《北宋穿越指南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