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[三国]炎兴元年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知乎小说网zhihuxiaoshuo.com
禁中西北角的僻幽处,坐落有一方凭飞阁廊道连着宫墙的小殿。这本是旧时宗室女眷入宫朝贺留宿之处,后因建兴十二年之事,皇帝下旨一律罢去入贺之礼,这处宫殿自也荒废,无人居住,直到鸾昭仪被接入宫中。她喜飞廊凌然高悬,居此若有御风登仙之感,刘禅便将此殿赐予她居住,年久失修的屋室自然也焕然一新。匠人千锤百炼制成的摆器,织女日夜不歇绣成的锦缎,流水般的送到这里,犹嫌不足。因着殿台较其他殿室为高,常有飞鸟掠檐,依着鸾昭仪的心意,又命少府修了几尊较常时更大的博山香炉搬入殿中,摆在屋室四角。焚起龙涎,烟气攀着炉外云纹绵延而上,香雾带着琥珀淡淡的柔甜氤氲飘散。微风浮起纱幔,忽见一片鸦羽旋过画中几重山水,悠悠摇曳落到地面。循风追去,但见一只乌鸦收敛羽翅,悄无声息停在窗檐。它的眼瞳漆黑冰冷,静默的窥向帷幄最深处。那厢,君王栖在宠妃布纱半褪的双腿,双眼阖着,由着一双柔荑,轻重适度的为他揉着穴位。内侍小心侍奉在榻旁,见王上稍有皱眉,立即心领神会奉上人心好之物。宫中侍从千余,能在听到明旨前把事先一步做成的,数来数去,却也仅此一位。
便也难怪犯了何等错事,皇帝都舍不得弃了他。
端着吃剩下半块的酥饵放到一旁,黄皓姿态恭谨,眼睛片刻未敢离开刘禅。他见人此时面色安详,神情舒缓;看向鸾昭仪,后者亦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。蓄谋几日的念头渐渐浮起心头,他小心的又观察了刘禅一会儿,终于定了主意,佯闲话般开了口:
“陛下允了诸葛郎君去处理南中之事,老奴实是觉得有些意外。”
刘禅只淡淡应着:“怎得就觉意外了?”
“南中比不得锦城繁华,边远荒夷,又多瘴气,郎君从小在京中长大,老奴担心,他受不得那穷山恶水。”
“朕也舍不得他去吃这份苦。不过没有几年阿瞻便该出仕,官位爵位,朕予他总得寻些由头。既然他主动开了口想去历练,正好以此不太凶险之事,给他长长见识。”
“陛下所言甚是。只是那毕竟是蛮人所居之处,万一不识体统,对郎君无礼……”
“有相父余威在,不至于。”
见刘禅微是蹙了眉,黄皓忙噤声低头,屏气止息。等了一会儿,犹未等到刘禅下一句话,又察人神色恢复如初,仔细揣摩着声音轻重,又开口试探:
“陛下说得是,当年诸葛武侯横扫南中,群蛮臣服,如今命武侯之子去理事,必最能使蛮人信服。只是既然如此,老奴却又不懂,陛下为何要命北地王与诸葛郎君同行。”
倚着美人,刘禅轻打了个哈欠:“阿瞻总归没亲自操理过这些事,印绶礼旨,一套规矩繁琐得很。质和跟着他兄长在朝中也办了几年事,对这些也算了解。再说以他的武艺,一路上也好替朕护着阿瞻。”
“陛下果真思虑周全。”
刘禅低低“嗯”了一声,黄皓察言观色,忙为人奉上温酒润嗓。
“想来,南中之事,有诸葛郎君与北地王操持;北边的战事,又有姜大将军执掌兵权,统帅三军。皇室宗亲,葛氏望族,再联上兵权,定能保陛下江山万年永固。”
这次,刘禅没有应声,却也没有蹙眉。黄皓揣测,他的那番话,当是说进了至尊的心。
“说来,前些日子陈令上奏为武侯立庙,听说其中也有姜大将军与葛氏二位郎君的意思。这次大将军若能再次得胜,小公子又在南中立功,为武侯立庙之事,陛下想必也——”
声音戛然而止。不知何时,刘禅已睁开眼睛,暗色的眸子直直的望过来,黄皓忙低头噤声。可待他微微抬眼去窥时,却意外的没有看到责意,只读懂几分真切地探寻。跳到嗓子眼的心渐渐平缓,半响,他听刘禅轻笑了一下,眸中也泛起往日的温和。他顿时大松一口气,暗骂自己临事生怯,正欲顺着方才的半截话继续开口——
“黄皓,”然而,他慢了刘禅一步,“朕也有件事实是想不通,想问问你。”
“陛下折煞老奴了。老奴粗陋鄙识,恐污陛下圣耳。”
“不必这般自谦。朕的这个疑惑,你必能解答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