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田区虽然属于新界,但是紧靠着狮子山,翻山过去,南面就是九龙,交通较为便利,因此得到港府的重点开发,经济情况比元朗好很多。

这个区有一条城门河,把市区一分为二,城门河尽头是出海口,海口北坐落着本港地标沙田马场,马场西北是火炭工业区,因为整个工业区背靠着九肚山草山几座山峰,所以这一片区域都是半山建筑,可以俯瞰沙田马场与城门河。

陈宝仔的家就在工业区的穗禾苑里。

穗禾苑是沙田第一座由港府承建的居屋,1980年4月入伙,共有九栋三十六层高的公寓组成,内部专营有商场、银行、诊所,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型屋苑。

本港市民的住房形式有四种,一种是乡下的自建房,这是原住民的产业,一般不会出售,除非遇上高价拆迁,港片《窃听风云3》里的丁屋即是其中代表。

一种是地产公司开发的商业楼盘,这是本港地产大鳄们敛财的工具,房价最贵,没有一定经济实力休想住得起。

第三种是公屋,这是港府替低收入人群修建的公营房屋,只租不卖,香江半数市民都租住在公屋里边。

最后有一种就是居屋了,这是港府推出的‘居住有其屋计划’的简称,专门针对家有薄财的市民,他们手上攒有小钱钱,不愿意租住条件差的公屋,却又买不起商业楼房,于是以低价从港府那里购买居屋住,性质等同于平行时空大陆推出的经纪适用楼。

不管居屋还是公屋,想住必须先向港府申请,而且这是老港才能享受的福利,根本没有新移民的份儿。

陈宝仔的家人自76年陆续抵港,属于新移民,新移民在港生活是有巨大压力的,谋工被职场边缘化,日常被老移民排挤,又不能完全享受社会福利,他们只能从事最基层的劳力工作。

“宝仔,你家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?”陈维云判断是租的,以陈宝仔的家庭情况,且不说资金是否充足,首先申请居屋都是难题,几乎不可能通过审核。

“去年买的新房子!”陈宝仔的回答让陈维云意外。

“咦?你老豆混的不错嘛,既然能买得起居屋,为什么不给长尾哥多出两千块保险金?”

“房子是借钱买的,到现在还没有还清呢!”陈宝仔一五一十透老底,

“春节我老豆回家探亲,和我姨父说起这件事,我当时在旁边,据我老豆说,我家原本没有资格申请居屋,是他工厂的老板帮了忙,我老豆年纪稍大,做不了流水线,刚进工厂的时候是看大门,后来看仓库,但他做事忠实,尽职尽责,因为他救了一场火灾,替他老板挽回几十万的损失,从那以后被他老板赏识,不止替他搞定了居屋的审核,还把他调到设计部,让他有了施展特长的机会!”

“你老豆竟然把生活过成了励志剧?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呀!”越忠实的人陈维云越中意,对于借宿这件事他也更放心。

陈宝仔呵呵笑,老豆能被阿云哥学习,他感觉特别骄傲。

说着话,两人走到一条铁路前,陈宝仔指着问:“阿云哥,这条铁路通向哪里的?”

“九广铁路听说过吧,这条就是直通大陆的铁路线,大陆终端是羊城火车站,香江终端是九龙红磡站,足有上百年历史,英国佬为了和咱们通商,那是煞费苦心,当年是他们自己出钱出人修建的。”陈维云已经远眺到穗禾苑的高楼,穿过九广铁路,再过一个屋村就能赶到地方。

“原来这条就是九广铁路呀!”陈宝仔很兴奋,“我老豆老妈每年回家探亲,都坐九广铁路,我多次去送过他们,以后等我回大陆,也来这里坐火车。”

“想念大陆了?”

“当然啰,香江人坏,爱欺负人。”

“那就努力赚大钱,将来回大陆生活。”

“嗯!”

……

俩人登上行人天桥,穿过铁路,很快摸到穗禾苑里。

本港公房大批量开建是从八十年代开始,七十年代居屋数量稀少,全港不超过十座,沙田只有这一座穗禾苑。

每间建筑面积430尺到650尺之间(43到65平方米),实用面积是380尺到570尺,最低售价十万港币,最高售价二十五万港币,平均每平米3000块港币,当然这是1980年楼市繁荣的情况,今年房价在暴跌,居屋房价已经贬值一半。

穗禾苑第七栋十二层的h号房是陈宝仔的家。

楼道的门牌从a一直排到k,咋一看,格局好像大学的宿舍,只是多了一架电梯而已。

电梯口的空间比较宽,支了一张桌子,四位年纪不一的师奶在打麻将,其中一位旁边放着婴儿车,里边的孩子不超过一岁,老妈嘴里叼着烟,这孩子不吵不闹,瞪着大眼睛饶有兴趣的观看老妈吞云吐雾。

本港师奶有三大天赋异禀,煲汤、打麻将、聊八卦。

陈维云两人现身后,师奶们吵闹着打趣:

“小靓仔,你是哪一家的亲戚呀?不要害羞嘛,脸红什么?抬头让阿姨瞧瞧,改天阿姨给你介绍小女友。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知乎小说网【zhihuxiaoshuo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本港风情画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重生之财源滚滚

重生之财源滚滚

老鹰吃小鸡
关于重生之财源滚滚:当重生成为一种潮流,李东也幸运地赶上了重生的马车。上辈子遗憾太多,这辈子且让他一一弥补!看小人物重回2004,亲情爱情双丰收,发家致富两不误!新书《全球高武》已发布,求支持!(读者群:250605308,全订群号:572213998需验证)
都市 连载 1044万字
夜的命名术

夜的命名术

会说话的肘子
蓝与紫的霓虹中,浓密的钢铁苍穹下,数据洪流的前端,是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,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分界。钢铁与身体,过去与未来。这里,表世界与里世界并存,面前的一切,像是时间之墙近在眼前。黑暗逐渐笼罩。可你要明白啊我的朋友,我们不能用温柔去应对黑暗,要用火。
都市 连载 631万字
重回八零年,赶山也是一种生活

重回八零年,赶山也是一种生活

木辛三土
王安回到了1980年······生活不易,也要放弃前世的浮华,赶山打猎,虽危险艰辛,却自由幸福!!!
都市 连载 253万字
重回1982小渔村

重回1982小渔村

米饭的米
【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!没有装逼打脸,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!年代文,日常,赶海,种田,养娃,家长里短,不喜勿入,勿喷!】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,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,尿个尿,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。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,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。混账了半辈子,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,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……上辈子没出息,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,只想挽回遗憾,跟老婆好好过日子,一
都市 连载 761万字
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

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

爽文供应商
关于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:宅男电子工程师郑昆,肝得正果,穿越重生到了1972年的香江。看封号网络小说与港娱爱好者、996与007双料大神如何摸鱼躺平
都市 连载 226万字
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

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

旁墨
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。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。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,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,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。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。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,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。要赚钱,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。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。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。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,把
都市 连载 314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