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日记:系统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知乎小说网zhihuxiaoshuo.com

秦家大队还有四十几个呢,到了红旗大队就只有十几个人了。而且内部也是呈现随距离递减的问题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知青下乡,现在虽然只是鼓励,不是强制,但是已经有些人看出来,城里已经容不下那么多人了,所以要把城里人往农村赶,孩子就算是学出来,也不过是一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,小学就够了。没必要去花这个冤枉钱。

而且在一个小学生放学都要挣点工分的环境下,中学生要住校完全脱产,实在是浪费。这种情况,其实就是因为,这边接收的知青少,而且还有人恶意散播不实言论造成的。但等他们接受一批之后,就会发现,学习是真有用。因为人家知青虽然干活不行,但是人家学习快啊,什么育种,堆肥,驾驶,机修,人家有知识的学的确实快。

另外,就是有些知青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,办起了公社集体或者大队集体工厂,招工的时候也要考虑学历。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让孩子读书并不赔本,再加上大量的知青下乡,带来的大量老师,别说初中了,就连高中,入学率都很高。这些散播不实言论的人,我也在调查,我怀疑他们和男主他们有关系。

回村之后,我就继续骑驴出诊去了,比较远的村子我都已经跑完了,今天跑两个近的,计划这大半天,跑两个村子。三个大队驻地,人多,每个都需要半天,林场的四个分场我就要等到秋收结束才去了。

晚上回来的时候,才知道又出了笑话,因为女主把我的房子当成知青点了,她看到我的房子非常新,而且我还要自己开门,得出结论,我是独居的,再加上我也是知青。作为一个穿越者,把这里当成知青点很正常。

但是她忽视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时间,现在现在下乡接收主力是农场,林场和兵团,他们一次性就是几十几百的接收,为了安置方便,一般会直接集中安置,设置青年点,青年突击队,青年生产队。条件大部分都比较艰苦,基本上都是住的地窝子,就是在地上挖坑,里面做成房子的形状,上面直接盖上屋顶,有都没有墙壁。

一旦下雨,就得做好排涝准备。房子都是后来一点点起来的,林场就就直接就地取材,做成板夹泥的房子,保暖效果一般,但是盖的速度快啊,而且还略微便宜一点。

到了农村的,本来就不多,而且既然是接受再教育,那么基本上就要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,一开始都是分配到生产队普通住户家里的。但是后来,有的知青和当地人的矛盾不断加深,再加上知青数量越来越多,而且有的知青还有接受民兵训练的任务,大队或者公社为了省事才会用知青的安置金建立知青点。而很多地方知青和当地社员相处的挺好的,根本就没有知青点这个概念,连吃饭都直接在人家家里搭伙,跟一家人一样。

这一点,原生的男二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,直接把他安置到了一个老太太家里,老太太只有她一个人,老伴儿和儿子之前闹小鬼子的时候都死了,男主身强力壮的,让老太太帮他做个饭,他帮老太太干点家里的活,两不耽误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徐氏三千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知乎小说网zhihuxiaoshu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

重生2011,二本捡漏985

无醉春秋
十多年前,省内一本线爆冷能上外省985,王逸和众多考生一样,懊悔不已,那是一个时代的眼泪!如今重生2011,本该上二本的王逸,成功捡漏985!左手电商,右手纯欲风裙装、汉服,凭借划时代的设计,打造国民轻奢品牌,碾压一众国际大牌!实业为骨,IT为翼,这一世不做牛马,只做人上人!可当王逸开始做手机,却发现,供应链处处受制于人,全部依赖国外巨头。王逸不得不一边委曲求全,一边扶持国内产业链,几年后:“国外
都市 连载 359万字
做局

做局

易克1
普通人做事,聪明人做式,高手做局。随着老板突然出事,职场春风得意的乔梁遭遇重挫,随即又被妻子背叛,更可怕的是,他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……
都市 连载 1117万字
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

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

暗石
绑定养老系统,体验票证生活,艰难岁月也能从容幸福。全部原创剧情,不同的人生,不同的家庭,穿越同样的火红年代。
都市 连载 306万字
我的绝美女校长

我的绝美女校长

大总裁
特种军医回归都市,成为大学校医,惨遭绝美校长霸占,成为软饭男友!给校花做人工呼吸,她居然要以身相许?美少妇以病为由,天天骚扰?“军花,别这样,大家都是成年人,你这样倒追,我把持不住!”
都市 连载 360万字
重生学概论

重生学概论

太卡.
人生如果总是选择逃避,眼神会比生命还提前死掉。hy【谨以此书,向一直支持我的读者致以衷心感谢,希望我能一直给你带来快乐。】
都市 连载 119万字
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

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

旁墨
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。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。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,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,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。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。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,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。要赚钱,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。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。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。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,把
都市 连载 314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