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知乎小说网】地址:zhihuxiaoshuo.com

黄昏时分的阳光很是温柔,还带上了些许浅淡的金色,天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晴了,雪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停了。

“嘎吱、嘎吱”的踩雪声听起来还有几分的惬意,只是脚步的节奏有些过于急促,匆忙的身影带起一阵焦虑的风。

“四殿下。”一个小黄门子从甘露殿的台阶上跑下来,快步地朝李泰跑着,李泰闻声停住脚,回身看着那个小黄门子,淡然地问道:“什么事?”

“我给殿下带路,我知道太子在哪里。”

李泰冷冷地说了句:“不用了。”然后转过身大步流星地朝殿外走去。

“呃”小黄门子急得在后面嚷道:“你不是要去劝太子殿下的么?”

李泰头也没回,话也没回,就跟没听见他说话一样,脚步没有丝毫的停顿,很快就走出了甘露殿。

小黄门子纳闷地站在原地,挠了挠头,嘟囔着“你不用我带路,难道你挨间屋子搜啊?”说着一转身,见皇帝正站在台阶上望着李泰离去的方向。

“陛下!”小黄门子吓得“扑通”一下跪在了雪地上,连连作揖地解释道:“不是我不给四殿下带路,是四殿下不让我带路。”

李世民连看都没看他一眼,陈文在后面一扬拂尘,小黄门子才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,悄悄地退到一旁。

这清冷的天,长长地呼出一口气,像雾一样的白,李世民叹着气摇了摇头,慢慢地转过身,脚步略沉地走回屋子里。

看不穿、看不透,看李承乾就像是雾里看花,看李泰又好比隔着冰面观鱼。

这小半年以来,他们兄弟俩很是和谐,从没有闹过一次矛盾。

李泰很少去东宫,对李承乾恭敬礼让,从不明嘲暗讽;李承乾频去立政殿,对李泰亲和友爱,时常嘘寒问暖。

对此李世民一直觉得很是欣慰,哪怕明知道他们是装的兄友弟恭,也知足得很。

李世民认为他们大概是因为阿娘过世,不想再吵吵闹闹惹老爹心烦,就默契地“懂事”了起来。

如今看来好像是自己小量了他们兄弟俩,他们貌似是真的在互相庇佑。

李承乾因为高季辅要参李泰怒而拔剑,完全不考虑会给自己带来多严重的后果。

事后既不对李泰吐露实情,也不肯招出此事与李泰有关,若不是真心相护佑,何至于此?

李泰听说李承乾要杀人,就急急忙忙地赶到东宫相劝,先放高季辅离开,后留在东宫安慰了李承乾几句,便又匆匆离去。

连李承乾因为什么事发火都不打听一下,把事情给平息下来就走,听说李承乾被召到甘露殿,又急忙赶来给他求情。

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不问,显然他并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,他只想保李承乾无事。

让他去劝太子到高家认错,他直接离宫而去,看来他是想自己去高家把这件事给平息下来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《锦绣盛唐:我的父亲是李世民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知乎小说网zhihuxiaoshuo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亮剑

亮剑

都梁
版权信息书名:亮剑作者:都梁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:2017-04ISBN:978-7-5502-3495-6
历史 全本 52万字
红楼:我是贾琏

红楼:我是贾琏

断刃天涯
可以的话,其实我是想躺着过完这富贵的一生。奈何群芳谢尽的结局,令人不忍,只好稍稍努力那么一点点,不能再多了。
历史 连载 236万字
红楼:这庶子太听劝了

红楼:这庶子太听劝了

三吃糖豆
贾琂穿越红楼,成为贾家庶子。觉醒听劝系统,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,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。王夫人:“我就让他多抄佛经,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?”贾母:“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,要有一技之长,没让他发明曲辕犁,得圣上封赏啊!”贾赦:“我真是逗他玩儿啊,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,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,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。”贾珍:“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,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。”贾敬:
历史 连载 184万字
将军的小公主

将军的小公主

插柳成荫
宴国皇家子嗣单薄,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。赵安玥受尽宠爱,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,正值及笄前后,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,大宴连连败退,无奈投降。最终割三城,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。*成婚当日,顾淮景回到洞房中,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。小公主身穿红嫁衣,站在洞房中,抬起下巴,朝他哼了一声“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,这里不欢迎你。”他笑了笑。*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
历史 连载 90万字
非洲创业实录

非洲创业实录

恶的呃呃呃
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,眼看欧陆风云,大战将起,这欧陆不待也罢。东非圈地,移民开发,农业立根基,一步一个脚印,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。
历史 连载 34万字
承汉

承汉

会翻书的笔
当群雄落幕之时,谁来传承强汉之风!207年冬,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。一樵夫突然冲出,众人误以为刺客。自此,匡扶汉室的大业中,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。又名:《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》、《开局刺杀刘备》
历史 连载 24万字